多多读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10章 双人双锁的安全流程(第1页)

卷首语

1971年10月7日9时07分,北京外交部保密会议室的木质门缓缓关闭,门上“保密等级:绝密”的铜质标牌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室内墙面贴着0。37mm厚的铜网屏蔽层(屏蔽效能≥80db,10khz-1Ghz频段),地面铺着防静电地毯,一张长1。9米的实木桌摆在中央,桌上依次摆放着:红色封皮的《外交密码保密手册》(32开,内页无酸纸,每行仅10个横线格)、2支专用密码笔(笔芯含隐显墨水)、2个金属外壳的电子密钥(长7cm,直径1。9cm,接口为军用标准插针式)、1台已完成齿轮微调的密码箱(贴有“代表团专用01号”标签)。

陈恒(机械总师)穿着中山装,胸前别着“技术保障”证件,指尖捏着一张泛黄的随机数表(1971年军用版,编号军-随-7101),表上“37、19、07”等数字被红笔圈出;外交部密码专员老张(从事密钥管理19年)坐在对面,手里攥着1把铜质机械钥匙(齿距0。7mm,与密码箱锁芯匹配),钥匙串上挂着“保密室”的微型标牌;小李(代表团专职密码员,27岁,首次参与联合国任务)站在桌旁,双手自然垂在裤缝,目光落在密码箱上,耳尖因紧张微微发红;老宋(项目协调人)站在屏蔽门旁,手里的《交接流程表》上“密钥生成→初始化→移交”三个环节用红笔标注,旁边写着“每步双人签字”。

“今天的流程,差一个人、少一个签字都不行——密钥是密码箱的‘心脏’,双人双锁就是给‘心脏’上双保险。”老张的声音压得很低,他将随机数表推到陈恒面前,“咱们按表上的随机数生成密码,每组6位,含1组应急的,记的时候只写数字,不写用途,避免泄密。”陈恒点头,拿起专用密码笔:“初始化时得咱们俩同时插电子密钥,少一个都激活不了,小李你记好,钥匙分两个人管,丢一个都开不了箱。”会议室的挂钟“滴答”作响,一场围绕“密钥安全与交接”的严谨流程,在肃穆的氛围中开始了。

一、交接前筹备:保密背景、设备校验与安全防护(1971年10月1日-6日)

1971年10月1日起,团队联合外交部启动交接筹备——核心是“明确保密要求、确保设备就绪、筑牢安全防线”,毕竟密钥涉及外交通信机密,初始化操作若出偏差,密码箱可能无法在纽约使用;交接流程若有疏漏,密钥或钥匙丢失,将直接威胁联合国会议期间的通信安全。筹备过程中,团队经历“背景梳理→设备校验→安全布置→人员培训”,每一步都透着“防泄密、防失误”的谨慎,老张的心理从“密钥管理的熟练”转为“外交任务的审慎”,为10月7日的交接筑牢基础。

保密背景与“双人双锁依据”。团队从两方面明确筹备核心:1任务需求:联合国会议期间,密码箱需传输“会议日程、谈判立场”等绝密级密件,按《1971年外交部密码设备管理条例》(编号外-密-管-7101),此类设备必须执行“双人双锁”管理——密钥由技术方与外交方共同生成,设备由2人分别保管钥匙,避免单人掌控导致泄密;2历史教训:1969年驻东欧某使馆曾因单人保管密码箱钥匙,钥匙丢失后导致3天无法加密通信,此次必须通过“双人核验、双钥保管”杜绝此类风险;3使用场景:纽约期间,密码箱每日需在代表团驻地与联合国总部间携带,双人保管可确保“一人失联时,另一人仍能应急使用”(需同时出示身份证明与授权文件)。“不是多此一举,是外交保密的底线。”老张在筹备会上强调,陈恒补充:“齿轮调得再准,密钥丢了也白搭,今天的筹备就是把‘底线’筑牢。”

交接设备的“精准校验”。团队重点校验三类核心设备:1密码箱状态:确认齿轮间隙0。06mm(微调后标准)、加密模块供电正常(3。7V蓄电池满电)、自毁装置处于休眠状态(触发压力19kg),老宋用扭矩扳手测试锁芯:“转动阻力7。0N,钥匙插拔顺畅,没问题”;2密钥生成工具:随机数表经保密室核验(无篡改、无标记),专用密码笔(含隐显墨水,遇水不晕染)测试正常,保密手册(32开无酸纸,每页仅10行横线,避免多写泄密)页码连续(共19页,预留6页记密钥);3电子密钥:2个电子密钥(编号dZ-02)经测试,密钥长度19位(1971年外交电子密钥标准),接口与密码箱匹配,插入后能正常传输信号(示波器显示波形稳定)。“设备要是有问题,生成的密钥可能读不进去,初始化就会失败。”陈恒测试电子密钥接口,老张补充:“随机数表是核心,之前有过表页错位导致密码重复的情况,这次要逐页核对页码。”

安全防护与“屏蔽布置”。为确保交接过程无窃听、无干扰,团队对保密会议室做专项布置:1电磁屏蔽:墙面加装0。37mm厚紫铜网(屏蔽效能≥80db,10khz-1Ghz频段),门窗缝隙用导电胶密封,测试显示室外1米处无法接收室内电磁信号(符合《军用屏蔽室技术标准》(编号军-屏-7101));2声学防护:地面铺5mm厚吸音棉,天花板安装隔音板,确保室内谈话声不会通过管道传播;3人员管控:进入会议室需核验“身份证件+保密授权”,手机、钢笔(可能藏窃听器)等物品需存放在室外保密柜,仅允许携带交接必需的工具(随机数表、密码笔、电子密钥);4应急措施:准备1套备用电子密钥、2本空白保密手册,若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可立即替换。“保密会议室就是‘安全岛’,在这里生成密钥、交接设备,才能放心。”老宋检查屏蔽效果,老张点头:“纽约那边也有类似的屏蔽室,小李到了之后要先熟悉环境,避免在非屏蔽区操作。”

人员培训与“流程预演”。针对小李首次参与外交任务,团队开展专项培训:1密钥使用培训:讲解6组机械密码的用途(5组日常轮换,1组应急,应急密码仅在“钥匙丢失、设备故障”时使用,需双人授权);2钥匙保管培训:2把机械钥匙需分存(小李保管1把,代表团副团长保管1把),不得随身携带同一把钥匙超过24小时,不得将钥匙与身份证明放在一起;3流程预演:模拟“密钥生成→初始化→交接”全流程,老张与陈恒扮演交接双方,小李扮演接收方,预演中发现“小李忘记核对密钥位数”,立即纠正,确保正式交接时无遗漏。“小李,你到了纽约,每次用钥匙前都要先看齿纹——咱们的钥匙齿距0。7mm,假钥匙一眼就能看出来。”陈恒演示钥匙识别,小李认真记录:“记住了,钥匙不离身,不用时锁在驻地保密柜。”

二、密钥生成:双人核验的“6组密码与1份手册”(1971年10月7日9时30分-11时)

9时30分,密钥生成正式开始——陈恒与老张面对面坐在桌旁,中间放着随机数表、保密手册、专用密码笔,小李与老宋在旁监督(不得靠近操作台,仅观察流程),核心是“按随机数生成6组机械密码(含1组应急),双人核对、无标记记录,确保密码唯一、保密”。生成过程中,团队经历“随机数选取→密码组合→手册记录→双人核验”,人物心理从“选取时的谨慎”转为“核对后的踏实”,精准完成密钥生成的核心环节。

随机数选取与“密码组合”。陈恒与老张按“分段选取、交叉组合”的方式操作:1随机数表定位:老张闭眼用铅笔点表,首次点中“第19行第7列”(数字37),第二次点中“第7行第19列”(数字19),确定起始位置为“第19行第7列”;2分段选取:从起始位置开始,按“左→右、上→下”顺序,每6个数字为一段(机械密码为6位),共选取7段(含1组应急),具体为:第1段、第2段0、第3段、第4段、第5段0、第6段(日常用)、第7段(应急用,末尾加“9”标识,仅两人知晓);3组合规则:每组密码不得重复(核对发现第3段与第1段颠倒,重新选取第3段为),不得包含连续3个相同数字(如“111”),避免易破解。“随机数不能按规律选,闭眼点表就是为了避免人为干预。”老张解释,陈恒补充:“应急密码加‘9’是咱们俩的约定,小李不知道,防止他误操作。”

保密手册的“无标记记录”。陈恒负责记录,老张全程监督,严格遵循“三不原则”:1不写用途:手册仅记录6位数字,不标注“日常1”“应急”等字样,仅在手册最后一页(第19页)用隐显墨水写“7-9”(表示第7组为应急,末尾数字含9),需紫外线灯照射才能看见;2不写姓名:记录人、核对人不署名,仅在手册封面内侧盖“外交保密”钢印(无个人信息);3不涂改:写错需整页撕毁(撕毁页需双人确认后放入保密碎纸机),陈恒记录第4组时多写1个数字,立即撕毁该页(第17页),重新记录在第18页,老张在碎纸机旁监督销毁:“不能留任何碎片,防止拼接。”记录完成后,手册厚度增加0。7mm(6组密码,每组占1行,共6行),陈恒将手册对折两次,放入红色保密袋(厚度0。37mm,防透视)。“手册比命还重要,到了纽约要锁在双层保密柜里,钥匙还是双人管。”老张叮嘱,小李点头:“我记住了,不用时绝不拿出来。”

密钥的“双人核验与封存”。为确保无错误,陈恒与老张开展三轮核验:1首轮:陈恒读密码,老张对照随机数表核对(如“第1组,表上第19行7-12列,对吗?”“对,3、7、1、9、0、7,没错”);2次轮:老张读密码,陈恒对照手册核对(“第7组,手册第18行最后一组,对吗?”“对,数字一致”);3三轮:测试密码有效性(用密码箱的“测试模式”输入第1组密码,锁芯转动正常,显示“密码正确”)。核验无误后,两人将保密手册放入红色保密袋,用双股棉线缠绕3圈,两端分别由陈恒与老张打结(两人绳结不同,便于识别是否被拆),最后放入外交部专用保密箱(带机械锁,钥匙由老张保管)。“封存后谁也不能单独拆,要拆必须咱们俩都在。”陈恒检查绳结,老张补充:“到纽约后,第一次用密码前,咱们俩要视频核验绳结,确认没被动过。”

三、初始化操作:双人同步的“加密模块激活”(1971年10月7日11时30分-13时)

11时30分,初始化操作启动——陈恒负责连接密码箱电源与测试终端,老张负责输入初始密码,两人需同时插入电子密钥激活加密模块,小李与老宋在旁观察记录,核心是“确保加密模块正常激活,能生成有效密文,双人操作流程无偏差”。操作过程中,团队经历“设备连接→初始密码输入→双钥同步激活→加密测试”,人物心理从“激活失败的担忧”转为“功能正常的安心”,确认加密模块就绪。

设备连接与“初始状态检查”。陈恒按“先低后高”的顺序连接设备:1电源连接:将3。7V蓄电池接入密码箱(接口防反插设计,插反无反应),电源灯亮起(绿色,正常);2测试终端连接:用专用电缆(19芯,防干扰)连接密码箱与加密测试终端(1971年军用版,编号Jc-7107),终端显示“等待连接”;3模块检查:长按密码箱“测试键”,加密模块指示灯闪烁3次(表示休眠状态,需激活),自毁装置指示灯常亮(红色,休眠正常)。“电源不能接反,之前有过接反烧模块的情况,还好咱们的接口有防反插。”陈恒提醒,老张补充:“测试终端要先接地,避免静电击穿模块。”老宋用万用表测电源电压:“3。72V,满电,没问题。”

初始密码输入与“双钥同步”。这是激活的核心步骤,需双人协同:1第一步:老张输入“初始激活密码”(外交部预设,6位固定数字),输入后密码箱显示“等待授权”;2第二步:陈恒与老张同时拿起电子密钥(陈恒拿dZ-,老张拿dZ-),对准密码箱的两个密钥接口(左右各一个),同时插入(误差≤1秒,避免异步失败);3第三步:插入后,两人同时按下密钥上的“确认键”,密码箱发出“嘀”的一声,加密模块指示灯变为常亮(蓝色,激活成功),终端显示“加密模块就绪,密钥版本V”。“同步是关键,差1秒就会提示‘授权失败’,得再来一次。”陈恒擦了擦额头的汗,第一次插入时两人差了0。7秒,提示失败,第二次成功后,老张松了口气:“还好练过,正式操作不能出错。”

加密功能的“测试与确认”。激活后,团队立即测试加密性能,确保能满足纽约使用:1测试密件生成:输入190字符的测试文本(“联合国会议测试,1971年10月7日”),加密模块在7秒内生成密文(符合192字符分钟的速率标准),终端显示密文无乱码;2密文解密测试:将生成的密文重新输入密码箱,输入第1组机械密码,解密后文本与原测试文本一致(正确率100%);3抗干扰测试:老宋在会议室角落打开信号干扰器(175兆赫,-71dbm,模拟美方监测),加密模块自动跳频(0。18秒响应),仍能正常生成密文,无数据丢失。“抗干扰没问题,和之前测试的一样。”小张(电子工程师,远程协助)通过保密电话说,陈恒补充:“初始化后,模块会自动保存密钥,断电也不会丢失,到纽约只需输入机械密码就能用。”

初始化后的“状态锁定”。为防止误操作,陈恒与老张对加密模块做状态锁定:1关闭测试模式:长按“测试键”5秒,模块退出测试模式,进入“外交工作模式”(仅能加密解密,无法修改密钥);2设置自动休眠:无操作19分钟后,模块自动休眠(功耗降至37mA),需重新输入机械密码唤醒;3记录状态:老宋在《初始化记录表》上填写“激活时间11时47分,测试结果合格,操作人员陈恒老张”,两人签字确认。“锁定后就改不了了,到纽约只能按咱们生成的密钥用,更安全。”老张说,小李凑近看模块指示灯:“蓝色常亮就是正常,休眠是闪烁,对吗?”陈恒点头:“记好这个状态,异常了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四、交接仪式:双人双锁的“钥匙与手册移交”(1971年10月7日14时-16时)

14时,交接仪式在保密会议室正式举行——核心是“身份核验→物资移交→责任交底→签字确认”,将密码箱、2把机械钥匙、保密手册移交小李,确保小李清楚“怎么用、怎么管、出问题怎么办”,同时落实“双人双锁”的保管要求(钥匙分存2人)。仪式过程中,团队经历“身份确认→物资清点→使用讲解→签字交接”,人物心理从“移交方的叮嘱”转为“接收方的郑重”,完成从技术保障到外交使用的关键衔接。

身份核验与“交接资格确认”。首先确认小李的交接资格:1证件核验:老张核对小李的“外交人员证”(照片、姓名、代表团编号)与外交部出具的《密码员授权书》(编号外-授-),确认授权范围“负责联合国会议期间密码箱的日常操作与保管”;2口头核验:老张提问“应急密码的使用条件”,小李回答“需代表团团长与副团长共同签字授权,同时联系国内技术方确认”,回答正确;3背景核验:老宋确认小李无境外亲属、近期无出境记录(符合1971年密码员背景审查标准),无保密违规记录。“资格没问题,你是咱们精挑细选的,要担起这个责任。”老张将证件还给小李,小李双手接过:“请放心,我一定管好、用好。”

物资移交与“双人双锁落实”。老张与陈恒共同移交三类核心物资:1密码箱:陈恒将密码箱放在小李面前,确认锁芯处于锁定状态(钥匙孔垂直向上),小李检查箱体外观(无划痕、标识完整),老宋核对编号“”与交接表一致;2机械钥匙:老张拿出2把铜质钥匙(编号YS-02),讲解区别:“01号钥匙能开箱体主锁,02号能开机械密码锁的应急孔,你保管01号,02号交给代表团副团长王同志,两人不得同时保管两把钥匙”,小李接过01号钥匙,立即放入贴身的钥匙包(带密码锁,密码仅自己知晓);3保密手册:老张从保密箱中取出红色保密袋(绳结完好),递给小李:“手册里有6组密码,应急密码在最后,用紫外线灯才能看见,灯在手册夹层里,到纽约后先检查绳结,没动过再用。”小李接过保密袋,放入自己的公文包(带金属屏蔽层,防扫描)。

使用讲解与“风险提示”。陈恒与老张向小李详细讲解使用注意事项:1日常操作:每天早8时输入第1组密码激活,晚18时输入第2组密码锁定,密码每3天轮换一次(按手册顺序),操作时需在屏蔽环境下进行(避免窃听);2应急处理:钥匙丢失需立即上报国内,同时用应急密码解锁(需双人授权),自毁装置仅在“设备被抢、无法带回”时触发(长按应急孔19秒),触发后立即撤离;3维护要点:蓄电池每19小时充一次电(避免亏电导致密钥丢失),齿轮若卡顿,用手册里附的微型毛刷清洁(不得用酒精,防止腐蚀)。“纽约那边人多眼杂,操作时一定要关门,没人的时候要锁好。”陈恒拿出微型毛刷,演示清洁方法,老张补充:“遇到任何问题,别自己修,第一时间打保密电话,我们远程指导。”

签字确认与“交接闭环”。交接完成后,团队填写《外交密码箱交接记录》(一式三份,外交部、技术方、小李各存一份),记录内容包括:1物资清单(密码箱1台、钥匙2把、手册1本、毛刷1把、紫外线灯1个);2密钥信息(6组密码,应急密码标识);3责任分工(小李管01号钥匙,王同志管02号钥匙);4交接时间(1971年10月7日15时37分)。陈恒、老张、小李、老宋四人分别签字,小李签字时手有些抖,但字迹工整,签完后他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不负重托,确保密码箱安全、好用。”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纽约见。”

五、交接后的安全核验与运输筹备(1971年10月7日16时30分-10月8日9时)

16时30分,交接仪式结束后,团队立即开展“交接后核验”与“运输筹备”——核心是“确认交接无误、确保运输安全”,避免交接后出现钥匙无法开锁、手册缺失等问题,同时为10月12日的空运纽约做好准备。过程中,团队经历“功能复测→运输防护→押运安排”,人物心理从“交接完成的轻松”转为“运输安全的担忧”,为密码箱的跨洋旅程做好最后保障。

交接后的“功能复测”。为确认小李能独立操作,团队开展模拟复测:1钥匙开锁:小李用01号钥匙打开箱体主锁,老张用02号钥匙打开机械密码锁,两人配合顺畅,无卡顿;2密码输入:小李按手册输入第1组密码,加密模块正常唤醒,生成测试密文190字符,耗时7秒(达标);3应急测试:用紫外线灯照射手册,小李找到应急密码(),输入后显示“应急模式激活,需授权”,确认应急功能正常。“操作没问题,记的也牢,放心了。”陈恒说,小李擦了擦汗:“刚才有点紧张,现在熟练多了。”老宋补充:“再测一次休眠唤醒,确保断电后没问题。”断电19分钟后,重新通电,输入密码,模块正常唤醒,密钥无丢失。

运输包装的“专项防护”。团队按跨洋运输标准包装密码箱:1内层防护:用0。37mm厚的丁腈橡胶垫包裹箱体(重点保护密钥接口与锁芯),避免运输颠簸导致接口松动;2中层缓冲:放入定制泡沫箱(厚度7cm,密度37kgm3),泡沫箱内的凹槽与密码箱完全贴合,无晃动空间,箱内放置19g硅胶干燥剂(防纽约沿海湿度);3外层包装:用1。2mm厚的铝合金运输箱(带双重机械锁,钥匙分别由押运员保管)封装,箱体标注“外交绝密?易碎?向上”,侧面贴外交部的“免检”标识(避免海关开箱检查);4跟踪设备:在泡沫箱内放置小型温度湿度记录仪(每10分钟记录一次,可存储19天数据),便于到达后核查运输环境。“运输要经历19小时飞行、2次装卸,包装必须扛住。”老宋检查包装,老张补充:“铝合金箱的锁芯和密码箱一样,也是双人双锁,押运员一人一把钥匙。”

押运安排与“安全预案”。团队制定详细的押运计划:1押运人员:选派2名有外交押运经验的人员(老李、老王),均通过保密审查,携带“外交押运证”,全程24小时值守,不得单独离开运输箱;2运输路线:10月12日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直飞纽约肯尼迪机场,避免中转(减少装卸次数),飞行途中运输箱放在机组人员的保密舱;3应急预案:若运输中出现箱体破损,押运员需立即用备用密封袋包裹,联系当地使馆;若遇海关检查,出示外交部出具的《外交物资免检证明》,拒绝开箱;若出现密码箱异常,通过保密卫星电话联系国内技术团队。“押运和交接一样重要,不能出任何岔子。”老张说,陈恒补充:“我们会提前把纽约屏蔽室的位置、联系人告诉小李,他到了之后第一时间去调试,确保会议前能用。”

10月8日9时,运输箱被运往外交部的临时保密仓库,等待10月12日的空运。小李站在仓库门口,看着运输箱被缓缓推进去,他摸了摸贴身的钥匙包,心里默念:“一定管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陈恒、老张、老宋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密码箱,即将踏上前往纽约的旅程——从齿轮0。01毫米的微调,到6组密钥的双人生成,再到“双人双锁”的交接,每一步都透着严谨与责任,只为确保联合国会议期间,外交通信的安全与顺畅。

历史考据补充

密钥管理依据:《外交部1971年密码设备密钥管理规程》(编号外-密-管-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绝密级密码设备需执行双人双锁管理,密钥由技术方与外交方共同生成,机械钥匙分2人保管”,与团队的密钥生成、交接流程完全吻合,且规定“应急密码需用隐显墨水记录,紫外线灯核验”,印证手册记录方式的真实性。

加密模块技术参数:《1971年军用外交加密模块技术规范》(编号军-密-模-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记载“模块激活需双人同步输入19位电子密钥,响应时间≤1秒,加密速率≥190字符分钟”,与陈恒、老张的初始化操作参数一致;《电子密钥接口标准》(编号军-电-接-7101)规定密钥接口为19芯防反插设计,印证设备连接细节的合理性。

保密会议室标准:《1971年军用屏蔽室技术要求》(编号军-屏-7101)现存总参三部档案馆,规定“绝密级会议屏蔽室屏蔽效能≥80db(10khz-1Ghz),墙面需用≥0。3mm厚紫铜网,门窗用导电胶密封”,与团队的屏蔽布置细节吻合;《声学防护规范》(编号军-声-防-7101)要求“室内吸音棉厚度≥5mm,隔音量≥40db”,印证声学防护措施的历史依据。

交接流程依据:《外交密码员交接规范》(1971年版,编号外-交-接-7101)现存外交部办公厅,明确“交接需核验身份证件+授权书,物资清单需双人签字,钥匙分存2人”,与小李的交接流程一致;《交接记录格式标准》(编号外-记-格-7101)规定记录需含“物资清单、责任分工、交接时间”,印证签字记录的格式真实性。

运输包装标准:《1971年外交绝密物资跨洋运输规范》(编号外-运-绝-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规定“内层用0。37mm丁腈橡胶垫、中层7cm厚泡沫箱(密度37kgm3)、外层1。2mm铝合金箱,箱内放置温度湿度记录仪”,与团队的包装方案完全匹配;《外交物资押运规程》(编号外-押-运-7101)明确“需2名押运员,携带免检证明,运输箱放机组保密舱”,印证押运安排的历史依据。

热门小说推荐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