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春天来了,大地装点上了绿色,野花开始盛开,天上有苍鹰在飞翔。
胜州后衙,杜中宵在院里大杨树下设了酒宴,为姚守信、十三郎和窦舜卿送行,转运使包拯和粮草官李复圭及刘几、张岊作陪。
众人落座,杜中宵道:“冬天可算过去,春天来了,人都清爽了许多。今日为几位送行,席上简陋了一些,莫怪。你们回到了京城,想吃什么有什么。就是京城没有的,便如这开冰鱼,都可托人带回去。”
窦舜卿道:“我们随节帅数年,又怎会在意这些?以后节帅有事,尽可以吩咐我们。”
刘几道:“差廷差遣,不得不去。我们一起练兵四五年,一朝分别,还真是有些舍不得。不过官场就是如此,游宦在外,聚散离合,由不得自己。”
窦舜卿道:“军主,军中其实与宦海不同。只要不是军职转兵职,很多数十年在一起。”
杜中宵道:“那是以前,以后很难再那个样子了。让你们回京干什么?要改禁军。禁军都改了,以前的规矩当然也要改。将领以后会向军官变。什么是军官?就是在军中做官而已。官与将不同,一是军官是流官,有任期,到期离任。二是军官要回避,以前父子同军、兄弟同军,各种亲戚,都要回避了。”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口气:“我已经上书朝廷,既然全军要改,就从河曲路改起。军官如武职一样五年一任,到任换官,你们也差不多到任了。效用可展期,总共能几任,以后再议。兵员役期五年,到期之后,自投状、合格者,转为效用,否则放归乡里。以前入军就是一辈子,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以后就反过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刘几一怔:“经略,这样合适吗?练一个兵员不易,数年养兵,几次大战,才成精兵,五年便放归田园,朝廷岂肯如此?再者说了,兵员放归地方,一旦啸聚——”
杜中宵道:“军主,对自己的兵,还没有信心吗?我们这样练出来的兵,最遵守法纪。为什么五年要放归?在军中五年,无数机会,不能成为效用、军官,说明他们确实不适合军中生活,何必强留?练一个兵员也没有什么难的,现在一切都有规例,半年时间差不多了。半年练兵,朝廷用兵四年半,已经足够了。便如军校每一年都出新的军官,保证汰旧纳新,兵员也是如此。以后改募兵为征兵,省许多事端。”
此事杜中宵说的清楚,但指明了大方向。朝廷已经下来了旨意,同意了杜中宵提出的不愿在军中服役的兵员回乡,韩琦在的时候杜中宵就提过,是对下属的承诺。朝廷同意此事,表示募兵制改征兵制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即将推行。
说老兵有战斗力,不让他们除投,宁愿朝廷养一辈子,只是借口。老兵怎么就有战斗力了?不是一直处于生死苦战中,老兵更容易成为兵油子。一直处于苦战中,所谓老兵军中生活能有几年?五年的时间要么升为军官,要么战死沙场。军中生活五年,时间已经足够久,不成效用或军官,说明不适合从军。
禁军和厢军职业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皇权要借此控制朝廷武装力量。把军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书治下的社会割裂开来。文武相制,保证皇权的稳固。大宋从不讳言自己是以军立国,开国之初,皇帝与军权为一体,政权的文官体系更像是个打工的。太宗败于契丹,文官地位上升,军权和政权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化,军队越来越像打工的,成为了实际的雇佣军,所谓养军。
让军人终身服役,公开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军人只会从军打仗,放出之后无以为生。另一条与此相关,无以为生,便容易啸聚反叛,他们又有军事知识,成为天下不稳定因素。这两个理由很牵强,征兵制下他们本来就有自己的职业,除兵各回本业。至于军事知识更不重要,没有组织能力,兵员的所谓军事知识没有用处。别说他们得不到军器,没有组织,有军器也不是正规军队的对手。
新的军制下,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已经发生改变,募兵终身制走到尽头。枢密院和帅臣用兵,三衙管军,实际就是军政和军令相分离,中国传统,虎符的变种。除了枢密院和帅臣,三衙管下的军队无法组织成有效的军队,两者互相牵制。加上官僚制度,不再靠人控制军权,而是通过事权和财权,人事权的地位下降,一切改变顺理成章。
这是中国传统军制与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专业化变种,说明白了道理,赵祯结合历史,便能一眼就看明白。两汉之后,技术所限,军人只要有军器、盔甲、马匹自己组织起来就成一支军队,冲破了政权通过事权和财权对军队的控制。新的技术条件下,军人有火器,也不能自己组织成大规模的军队,必须结合专业兵种和专业人才,才真正具有作战能力。此时,就如两汉对郡国兵,平时收其兵器的道理差不多。
三衙是专门的管军衙门,负责军队日常的训练、管理,军中指挥、情报、组织、财政、后勤、战略全在枢密院。日常训练和管理官僚化,战时指挥专业化。
自真宗以后,皇帝不再是后世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也就没有了后世意义的总参谋部。枢密院的角色,其实对应的是以前的出将入相,官员必须文武兼备。各种学校、考试等等,都是为此准备的。后世总参谋部成了军事机构主角,对应的是上面有一位国家元首级的三军总司令,不然就是军政、军令分离。同时具有军校和进士身份的官员,或许会成为以后枢密院身份的主流。
杜中宵的万言书,建言的是托古改制,新的技术条件下向两汉军制靠拢。没有办法,中国的历史太久远,几乎任何一种制度都能在前朝中找到影子。赵祯同意改募兵为征兵,说明了已经选择这条路。
饮了几杯酒,十三郎道:“自亳州随在经略身边,许多年了。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见。”
杜中宵道:“以后终会有相见的日子。此次回京是好事,在京城,不必打生打死。一切草创,功劳唾手可得。更不要说教书强过打仗,皇帝身边认识些人脉。”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你们此次回京,要用不少熟手。临走之前,想调些人回去,先去问问他们怎么想。若是愿意,你们在京城上章调人,便就方便许多。”
姚守信道:“经略,我们把人都调走了,你这里怎么办?”
杜中宵笑道:“又不能把人全调走。只要留下种子,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怎么,你们觉得我再练不出这样一支军队来了?”
十三郎听了大笑:“我们这些人,经略都能练成强军,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杜中宵点头,与大家一起饮酒。从河曲路调人是必然的事,不然学校里用哪些人做教官。人是一定会要调走了,不如自己提出来,给朝廷释放一个善意的信号。调走的人入京会有更好的前程,给他们留一个好印象。至于说把人留下来保存实力,完全没必要。能练出这支军队,杜中宵就能练出第二支来。有了前面的经验,这个过程会更加容易。
营田厢军的一切后勤、物资都来自于内地,没有独立性,什么拥兵自重之类,杜中宵的脑子清醒得很。有了河曲路的经历,这些官兵的香火情总是在,以后对自己有好处。
进入新的时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跟以前不同了。依靠个人关系把持军权,实力说话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趋势本就是杜中宵开始的,当然自己不会逆势而行。
有了这样的改革,建立起了新的军队,中原才会对四周形成持续的军事优势。军事实力对比,变成了国力对比,军事实力直接代表国力。如果只靠火枪火炮,其余如旧,过几年契丹党项学会了,再压着宋军打,那就搞笑了。
对于杜中宵来说,现在河曲路的将领调出去的越多越好,他们会一直念着这份旧谊。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家族,这是份重要财富。如果心存私念,想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私人小圈子,根本不会成功,还会害了他们,害了自己。
大量的河曲路将领出去,自己的旧属就遍布天下,以后是朝廷的军事栋梁。再练一支强军出来,更多一份情谊,也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是这些人资质好,而是自己练得好。
进入火器时代,不只是粮草控制在朝廷手里,就连后勤军需也在朝廷手里。除非最开始就从军阀起家,不然,天下一统的时代想做军阀难如登天。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