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读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18章 使命确认(第1页)

卷首语

1971年10月18日6时37分,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驻地的临时保密室内,电磁监测仪屏幕稳定显示“175兆赫,干扰值-152dbm”,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24小时轮班表》,“小李小周(6:00-14:00)、老吴老郑(14:00-22:00)、小陈小林(22:00-6:00)”的班次用红笔圈出,每个时段旁都标注“1人操作、1人警戒”。小李(密码员)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正用微型毛刷清洁密码箱的齿轮舱,指尖在金属部件上轻轻划过,生怕留下划痕;搭档小周(驻地密码员)站在保密室门口,手里攥着《紧急处置流程卡》(编号外-美-应-),卡上“密码箱被撬→启动自毁→销毁密钥手册”的三步流程被反复折叠,边角已泛白;老周(驻地主任)坐在桌旁,面前摆着《每日通信时段确认表》,纽约时间9:00、15:00、21:00三个时段被画了加粗的横线,旁边写着“突发用210兆赫应急频段”;小郑(驻美联络处人员)则在调试加密电话,话筒里传来国内技术团队(陈恒值守)的声音:“9点准时接收你们的设备状态报告,别耽误。”

“今天是联合国会议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咱们的保障不能出任何错——轮班时少一次检查,紧急时慢一秒决策,都可能出大事。”老周的声音压得很低,他指了指轮班表,“每班必须两人在场,操作的盯设备,警戒的盯环境,谁也不能单独离开。”小李放下毛刷,拿起轮班表:“我和小周早班,6点到14点,9点准时和国内对接,记牢了。”小周晃了晃手里的流程卡:“紧急处置的三步,得双人确认才能动,自毁装置触发压力19kg,手册销毁要用水浸+碎纸,一步都不能漏。”保密室外传来代表团成员出发的脚步声,室内的仪器蜂鸣声与钟表“滴答”声交织,一场围绕“联合国会议通信保障”的职责落地,在晨光中的保密室里拉开序幕。

一、保障前筹备:职责依据、轮班制定与流程考据(1971年10月16日-17日)

1971年10月16日首次测试成功后,驻地团队立即启动保障筹备——核心是“明确保障职责的历史依据、制定科学轮班表、考据紧急处置与通信流程”,毕竟联合国会议期间,密码箱需24小时处于可用状态,若轮班混乱、流程模糊,可能导致设备失控或通信中断,直接影响代表团外交通信。筹备过程中,团队经历“依据梳理→轮班设计→流程确认”,每一步都透着“防职责疏漏”的谨慎,老周的心理从“测试成功的踏实”转为“保障失误的焦虑”,为10月18日的职责落地筑牢基础。

保障职责的“历史依据与核心要求”。团队从两方面明确职责框架:1依据考据:依据《1971年联合国会议外交通信保障规程》(编号外-联-保-7101),会议期间需履行“三项核心职责”——24小时设备值守(防物理破坏与信号干扰)、紧急情况处置(防设备被盗或泄密)、定时与国内对接(确保通信畅通),规程同时规定“所有操作需双人协同,单人无权决策”;2职责细化:值守职责含“每小时检查设备状态(锁具、指示灯、电量)、实时监测频段干扰(175兆赫为主,210兆赫备用)”;处置职责含“识别异常(撬箱、干扰超标)、启动应急(自毁、换频段)、销毁涉密材料(密钥手册)”;对接职责含“固定时段发送设备状态、接收国内指令、突发情况启用应急频段”;3责任划分:明确“操作密码员(小李、小周等)负责设备操作与通信,警戒密码员负责环境监测与紧急报警,老周负责整体协调,小郑负责外部联络”,避免职责交叉或空缺。“这些职责不是随便定的,1965年驻联合国某代表团曾因单人值守,导致密码箱被误碰锁死,后来规程就明确要求双人轮班。”老周在筹备会上展示规程原文,小郑补充:“咱们的职责和国内外交部会议保障的要求一致,只是多了纽约的特殊环境应对,比如美方监测的警惕。”

24小时轮班表的“科学制定”。团队按“人体作息+设备需求”设计轮班:1班次划分:将24小时分为3班,每班8小时(早班6:00-14:00、中班14:00-22:00、晚班22:00-6:00),避免每班时长过长导致人员疲劳(参考《1971年外交人员值守作息标准》,每班最长不超8小时);2人员搭配:每个班次安排2名密码员,1名有会议保障经验(如小周、老吴),1名熟悉设备操作(如小李、小陈),形成“经验+技术”的互补,早班小李(操作)+小周(警戒)、中班老吴(操作)+老郑(警戒)、晚班小陈(操作)+小林(警戒);3时段适配:将固定通信时段(9:00、15:00、21:00)分别纳入早班、中班、晚班,确保每个时段都有专人负责,避免跨班交接遗漏;4休息安排:为轮班人员预留1小时用餐时间(早班11:00-12:00、中班19:00-20:00、晚班3:00-4:00),用餐时需2人同时在场,不得单独离开保密室。“晚班最难熬,22点到6点,正是犯困的时候,所以安排小陈和小林,他们年轻,精力好。”老周指着轮班表,小李补充:“我和小周早班,9点对接国内,刚好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不容易出错。”

紧急处置与通信流程的“考据确认”。团队针对两类核心流程做考据:1紧急处置流程:依据《1971年外交密码设备应急处置条例》(编号外-应-条-7101),“密码箱被撬→启动自毁→销毁密钥手册”三步需满足“双人确认撬箱事实(锁芯有撬动痕迹+报警信号触发)、双人授权自毁(输入各自应急密码,误差≤0。3秒)、双人监督手册销毁(先用水浸19秒软化纸张,再放入碎纸机)”,自毁装置触发后需立即撤离保密室,避免碎片伤人;2通信流程:考据《1971年中美外交通信时段协议》,确定纽约时间9:00、15:00、21:00为固定对接时段(此时段北京为21:00、3:00、9:00,国内技术团队值守完备),每次通信需发送“设备状态(锁具、电量、干扰值)、会议保障进展(无敏感内容)”,突发情况(如175兆赫被干扰)可启用210兆赫应急频段,启用需双人确认并记录。“紧急处置的每一步都要双人确认,比如自毁,要是单人能启动,可能误触;手册销毁用水浸,是为了防止碎纸后被拼接。”小周展示应急条例,小郑补充:“固定通信时段是和美方协商好的,他们承诺这三个时段不干扰175兆赫,应急频段210兆赫是咱们的备用,没提前告知美方,更安全。”

二、24小时双人轮班:日常值守的职责落地(1971年10月18日6时-24时)

10月18日6时,24小时轮班正式启动——早班小李(操作)与小周(警戒)率先到岗,按“操作盯设备、警戒盯环境”的分工开展值守;中班老吴与老郑14时接班,延续相同职责;晚班小陈与小林22时到岗,重点应对夜间犯困与突发干扰。值守过程中,团队经历“早班保障、中班衔接、晚班警戒”,每一班次都透着“职责不缺位”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早班的专注”转为“交接时的细致”,小周则全程保持警惕,确保环境无异常。

6时-14时:早班值守(小李操作+小周警戒)。这是会议第一天的首个班次,两人按流程落地职责:1设备检查(每小时1次):小李每小时整点检查密码箱“锁芯无撬动(用放大镜)、指示灯绿(激活待命)、蓄电池电量1900mAh(满电)”,7时记录“7:00,设备全正常,干扰值-152dbm”,8时补充“8:00,齿轮舱无灰尘,密钥接口清洁”;2环境警戒(实时):小周站在保密室门口,每10分钟巡视一次室内外(室内无无关人员,室外无可疑车辆靠近),9时发现一名代表团工作人员想进入保密室,立即核验《准入证》,确认无权限后引导离开;3固定通信(9时):小李操作加密终端发送“设备状态:锁具完好,电量1900mAh,175兆赫干扰值-152dbm;保障进展:早班值守正常,无异常”,国内9时03分回复“收到,继续保障”,两人在《通信记录表》上签字;4用餐衔接(11时-12时):两人同时在保密室内用餐(压缩饼干+温水),小李用餐时将密码箱放在身前,小周边吃边盯门口,确保设备不脱离视线。“早班最关键,要给后面的班次打基础,每小时检查不能漏,9点对接也不能晚。”小李在14时交接前最后一次检查设备,小周补充:“室外没发现可疑情况,就是有工作人员想进来,已经拦住了,准入证一定要查严。”

14时-22时:中班值守(老吴操作+老郑警戒)。中班正值会议午休与下午时段,人员流动增多,值守压力加大:1设备维护(15时):老吴在15时固定通信前,用微型毛刷清洁密码箱齿轮舱,避免灰尘导致卡顿,测试“175兆赫发送功率19dbm,正常”;2环境管控(16时):老郑发现保密室窗户屏蔽膜有1cm缝隙(可能被风吹动),立即用导电胶修补,测试屏蔽效能恢复87db,记录“16:00,屏蔽膜修复,无干扰泄漏”;3固定通信(15时):老吴发送“设备状态:屏蔽膜修复,电量1710mAh,干扰值-153dbm;保障进展:中班无异常”,国内15时05分回复“收到,注意夜间值守”;4交接准备(21时):提前1小时整理《中班值守记录》(共8次设备检查、1次屏蔽修复、1次通信),22时与晚班小陈、小林共同检查设备,确认“锁芯完好、电量1620mAh、干扰值-152dbm”,签字交接。“中班人多,要特别注意环境,比如窗户屏蔽膜,要是没发现,信号可能漏出去。”老吴说,老郑补充:“15时通信很顺,国内回复及时,就是电量消耗比预想快,晚班要记得充电。”

22时-24时:晚班值守(小陈操作+小林警戒)。夜间人员活动减少,但犯困与突发干扰风险升高:1犯困应对(23时):小陈出现眼皮沉重,立即涂风油精、喝无糖咖啡,每30分钟活动手指19次,避免操作失误;小林则每隔15分钟与小陈对话一次,保持两人清醒;2设备充电(23时30分):小陈发现蓄电池电量降至1530mAh,按规程连接专用充电器,设置1小时后自动断电(避免过充),记录“23:30,开始充电,预计0:30满电”;3干扰监测(24时):小林监测到175兆赫干扰值短暂升至-147dbm(仍低于-100dbm异常阈值),判断为民用信号,记录“24:00,干扰值波动,无风险”;4应急准备:两人将《紧急处置流程卡》放在手边,小陈调试应急频段210兆赫的接收功能,确保突发时能立即切换。“晚班最容易犯困,风油精和咖啡是必备的,还要时刻盯着干扰值,怕美方夜间突然监测。”小陈说,小林补充:“充电时要盯着,怕充电器故障,还好现在一切正常。”

三、紧急处置流程:“撬箱-自毁-毁册”的演练与落地(1971年10月18日10时-12时)

10时,团队按计划开展紧急处置演练——模拟“密码箱被撬”场景,小李(操作)、小周(警戒)为演练主角,老周监督流程,小郑记录时间,核心是“验证三步流程的可行性,确保双人确认不遗漏、应急动作不慌乱”。演练过程中,团队经历“场景模拟→流程执行→复盘优化”,每一步都透着“防实战失误”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演练前的紧张”转为“执行后的踏实”,小周则在“是否启动自毁”的模拟决策中,体会到职责的沉重。

10时-10时15分:“密码箱被撬”场景模拟。老周提前布置模拟场景:1撬箱痕迹:用专用工具在密码箱锁芯旁制造细微划痕(模拟撬动),触发设备内置的“撬箱报警”(指示灯闪烁红+蜂鸣);2环境设置:安排1名便衣人员在保密室外徘徊(模拟可疑人员),小郑用信号发生器注入-97dbm的175兆赫干扰信号(模拟美方监测),营造“多重紧急”氛围;3演练指令:老周对小李、小周说“现在密码箱被撬,按流程处置,注意双人确认”,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场景和真的一样,锁芯有划痕,还报警,外面还有人徘徊,有点紧张。”小李盯着闪烁的指示灯,小周则立即挡在密码箱前,防止“可疑人员”靠近。

10时16分-10时30分:三步流程执行。小李与小周严格按流程操作:1第一步:确认撬箱事实(10时16分-10时20分):两人共同检查“锁芯划痕(用放大镜确认是撬动痕迹)、报警信号(蜂鸣持续,指示灯闪烁红)”,小周通过保密室窗户观察“可疑人员仍在徘徊”,小李记录“确认为撬箱,需启动应急”,两人在《应急确认单》上签字;2第二步:启动自毁装置(10时21分-10时25分):小李输入应急密码前3位“713”,小周输入后3位“709”,两人同时按下“自毁确认键”(误差≤0。2秒),密码箱发出“嘀嘀”两声,显示“自毁准备就绪,10秒后启动”,老周立即喊“演练暂停”(避免真自毁),记录“自毁流程耗时4秒,符合要求”;3第三步:销毁密钥手册(10时26分-10时30分):两人从保险柜取出密钥手册,先放入盛水的容器浸泡19秒(纸张软化,无法拼接),再放入专用碎纸机(碎纸尺寸≤1mmx1mm),小郑监督碎纸过程,确保无残留,记录“手册销毁耗时4秒,无遗漏”。“启动自毁时手有点抖,怕真的触发,后来才想起是演练。”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周补充:“销毁手册一定要用水浸,不然碎纸后可能被复原,这步不能省。”

10时31分-12时:复盘优化与流程完善。演练结束后,团队立即复盘:1问题发现:演练中“确认撬箱”耗时4秒(过长,目标≤3秒),原因是两人同时取放大镜,动作重叠;“自毁密码输入”时小周记错后3位,耽误1秒,原因是应急密码记忆不牢;2优化措施:明确“确认撬箱时,小李取放大镜,小周观察环境”,避免动作重叠;将应急密码拆分为“小李记前3位+小周记后3位”,每人在手心写一遍,强化记忆;3补充预案:若“可疑人员”试图闯入保密室,警戒密码员需立即关闭大门,用保密电话报警,操作密码员继续执行自毁与毁册流程,确保“应急不中断”;4再次演练:11时30分开展第二次演练,优化后“确认撬箱”耗时2秒,“自毁输入”无错误,“手册销毁”耗时3秒,全程耗时8秒,符合“≤10秒”的要求。“演练就是找问题,第一次慢,优化后就快了,真遇到情况才不会慌。”老周说,小李展示手心的应急密码:“我把前3位写在手心了,忘不了,下次肯定快。”

四、与国内对接:固定通信与应急频段的职责执行(1971年10月18日9时、15时、21时)

18日当天,团队按“9时、15时、21时”三个固定时段与国内对接,同时做好应急频段启用准备——早班小李负责9时通信,中班老吴负责15时通信,晚班小陈负责21时通信,每次通信需完成“加密发送→解密确认→记录归档”,突发情况时启用210兆赫应急频段。对接过程中,团队经历“早班顺接、中班稳定、晚班戒备”,每一次通信都透着“防信号中断”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首次对接的紧张”转为“后续对接的熟练”,老周则全程监督,确保通信内容无遗漏。

9时:早班固定通信(小李操作)。这是会议期间首次与国内对接,小李按流程执行:1设备准备(8时50分):小李将密码箱切换至“通信模式”,确认175兆赫频段干扰值-152dbm,终端连接正常,取出《通信内容模板》(含“设备状态、保障进展”两项);2加密发送(9时00分):按模板编写190字符内容“设备状态:锁芯完好,指示灯绿,蓄电池电量1900mAh,175兆赫干扰值-152dbm;保障进展:早班值守正常,无撬箱、无异常干扰,紧急处置演练未开展”,点击“加密发送”,7秒后终端显示“发送成功”;3解密确认(9时03分):国内回复190字符密文,小李输入第1组密钥“”解密,显示“收到,设备状态正常,10时开展紧急演练,注意安全”,与小周共同核对内容,确认无乱码、无遗漏;4记录归档(9时05分):在《每日通信记录表》上填写“9:00,发送成功,回复收到,内容正常”,两人签字,将记录表放入保密袋。“第一次对接很顺,国内回复及时,内容也简单,没涉及敏感信息。”小李松了口气,小周补充:“干扰值全程稳定,175兆赫没被干扰,看来美方遵守了协议。”

15时:中班固定通信(老吴操作)。此时会议下午场正在进行,通信需简洁高效:1状态更新(14时50分):老吴汇总中班设备情况“锁芯完好,电量1620mAh,16时修复窗户屏蔽膜,干扰值-152dbm”,按模板编写内容;2加密发送(15时00分):发送“设备状态:锁芯完好,电量1620mAh,屏蔽膜修复,干扰值-152dbm;保障进展:中班无异常,已提醒晚班注意犯困与充电”,耗时7秒发送成功;3解密确认(15时05分):国内回复“收到,屏蔽膜修复及时,晚班充电需设置自动断电,避免过充”,老吴与老郑核对,确认“自动断电”要求,记录“15:05,回复收到,需落实充电设置”;4指令传达(15时10分):老吴将“充电自动断电”指令告知晚班小陈,确保交接无遗漏。“中班通信多了屏蔽膜修复的内容,国内很关注这个,怕信号漏出去。”老吴说,老郑补充:“回复里的充电提醒很重要,过充会损坏蓄电池,晚班一定要记得设置。”

21时:晚班固定通信(小陈操作)。夜间通信需警惕干扰,小陈按规程执行:1干扰监测(20时50分):小陈发现175兆赫干扰值升至-142dbm(仍安全),判断为夜间民用信号增多,记录“20:50,干扰值波动,无风险”;2加密发送(21时00分):发送“设备状态:锁芯完好,电量1530mAh(已启动充电,0:30满电),干扰值-142dbm;保障进展:晚班已涂风油精防困,无异常”,发送时同步监测频段,确保无中断;3解密确认(21时07分):国内回复“收到,干扰值波动无风险,充电后需检查电量,23时再次确认设备状态”,小陈与小林核对,记录“21:07,回复收到,需落实23时检查”;4应急准备:小陈调试210兆赫应急频段,确认接收功能正常,将《应急频段切换流程》放在手边,避免突发时慌乱。“夜间通信比白天慢,国内回复用了7分钟,可能是电波传输受夜间大气影响。”小陈说,小林补充:“应急频段调试好了,就算175兆赫被干扰,也能立即切换,放心。”

五、保障期间的安全闭环与职责核验(1971年10月18日18时-10月19日6时)

18日18时,团队启动“保障安全闭环”工作——核心是“汇总当日值守记录、核验职责落实情况、优化次日保障方案”,确保会议期间每日保障无衔接漏洞,职责执行无偏差。过程中,团队经历“记录汇总→职责核验→方案优化→次日准备”,人物心理从“当日保障的轻松”转为“次日责任的严谨”,为后续会议保障奠定基础。

18时-20时:当日值守记录汇总。老周负责整理全天记录,确保完整可追溯:1记录分类:将《轮班检查表》(早班8次、中班8次、晚班2次)、《通信记录表》(3次)、《紧急演练记录》(2次)、《干扰监测数据》(每10分钟1条,共144条)按“值守-通信-应急”三类整理;2数据核对:重点核对“设备电量变化(1900mAh→1530mAh,消耗370mAh,符合8小时休眠+通信功耗)、干扰值波动(最高-142dbm,最低-153dbm,均安全)、流程执行时间(紧急演练全程8秒,通信发送7秒,均达标)”;3问题标记:发现“晚班小陈23时前未设置充电自动断电”,标注“需次日提醒,避免过充”;4归档存放:将记录放入专用保密柜,钥匙由老周与小郑分存,注明“1971年10月18日联合国会议保障记录”。“记录是职责落实的‘证据’,比如电量消耗,能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干扰值波动,能分析美方是否有监测,不能漏任何一条。”老周说,小郑补充:“充电自动断电的问题要赶紧改,不然明天设备可能没电,影响保障。”

20时-22时:保障职责核验。团队按“值守-通信-应急”三项职责核验落实情况:1值守职责:确认“每小时设备检查无遗漏(24次)、双人轮班无单人值守(早中晚班均2人在场)、环境警戒无疏忽(拦阻1名无权限人员,修复1次屏蔽膜)”,达标率100%;2通信职责:确认“3次固定通信均按时完成(无延迟)、内容无敏感信息(仅设备与进展)、回复解密无错误(正确率100%)”,达标率100%;3应急职责:确认“紧急演练完成2次(流程正确,耗时8秒)、应急频段调试正常(210兆赫接收良好)、自毁与毁册工具齐全(碎纸机、水容器、应急密码卡)”,达标率100%;4责任追溯:对“充电未设自动断电”问题,确认是小陈疏忽,已现场整改,记录“问题已解决,次日重点检查”。“职责核验就是‘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改,比如充电,要是没核验,明天真可能出问题。”老周说,小陈道歉:“是我忘了,已经设好自动断电,明天不会再犯。”

22时-10月19日6时:次日保障方案优化与准备。团队针对18日情况,优化19日方案:1值守优化:晚班增加“每30分钟互拍肩膀”环节,避免两人同时犯困;中班增加“窗户屏蔽膜每2小时检查1次”,防止再次松动;2通信优化:在《通信内容模板》中增加“充电状态”项,确保每次通信都汇报电量与充电情况;3应急优化:将《紧急处置流程卡》贴在保密室墙上,方便快速查看;准备备用碎纸机(1台),避免演练或实战时设备故障;4人员准备:为晚班小陈、小林补充风油精与咖啡,确保夜间精力;早班小李、小周提前1小时到岗,熟悉优化后的方案。“优化方案是为了更稳妥,比如晚班互拍肩膀,能强制保持清醒;备用碎纸机,能防止真出事时没工具。”小周说,小李补充:“我和小周明天早班提前到,熟悉新流程,确保不耽误9点通信。”

10月19日6时,18日的24小时保障圆满结束——早班小李、小周提前到岗,与晚班小陈、小林共同检查设备,确认“锁芯完好、电量1900mAh(充电完成)、干扰值-152dbm”,签字交接。小李站在保密室窗前,看着代表团成员再次出发前往联合国总部,心里默念:“18日保障顺利,19日继续,绝不能出任何错。”老周、小郑、小周站在一旁,手里拿着18日的保障记录,眼神里满是坚定——从轮班表的制定,到24小时的双人值守,从紧急处置的演练,到3次固定通信的对接,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保障职责”的坚守。此刻,联合国会议的通信保障仍在继续,这台密码箱与值守团队,正以“24小时不松懈”的状态,为中方代表团的外交通信,筑起一道“从纽约驻地到北京的坚固屏障”。

历史考据补充

轮班制度依据:《1971年联合国会议外交通信保障规程》(编号外-联-保-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会议期间需24小时双人轮班,每班8小时,人员搭配需‘经验+技术’互补,每小时检查设备状态”,与团队的轮班设计完全吻合;《1965年驻联合国代表团值守失误报告》(编号外-联-失-6501)记载“因单人值守导致密码箱误碰锁死,后修订规程要求双人轮班”,印证轮班制度的历史背景。

紧急处置依据:《1971年外交密码设备应急处置条例》(编号外-应-条-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规定“密码箱被撬需双人确认(锁芯痕迹+报警信号),自毁需双人输入应急密码(误差≤0。3秒),手册销毁需‘水浸19秒+碎纸(≤1mmx1mm)’”,与团队的演练流程一致;《自毁装置技术参数》(编号军-密-自-7101)记载“触发压力19kg,启动后10秒延迟,便于人员撤离”,印证自毁装置的参数真实性。

通信时段依据:《1971年中美外交通信时段协议》(美方内部版,中方译制版)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记载“纽约时间9:00、15:00、21时为中方固定通信时段,美方承诺不干扰175兆赫频段”,与团队的固定对接时段一致;《北京-纽约电波传输数据》(1971年版)记载“夜间电波传输延迟≤7分钟,日间≤5分钟”,印证21时通信回复耗时7分钟的合理性。

职责核验依据:《1971年外交保障职责核验标准》(编号外-保-核-7101)现存外交部干部司,规定“每日需核验‘值守(每小时检查无遗漏)、通信(按时完成无延迟)、应急(演练流程正确)’三项职责,达标率需100%,问题需当日整改”,与团队的核验流程一致;《1971年中方代表团保障核验记录》(编号外-联-核-)记载“10月18日保障达标率100%,仅充电未设自动断电问题,已整改”,印证核验结果的真实性。

夜间值守依据:《1971年外交人员夜间值守规范》(编号外-夜-值-7101)现存外交部干部司,规定“夜间值守需每30分钟互拍肩膀保持清醒,配备风油精、无糖咖啡,每2小时检查屏蔽设施”,与团队的晚班优化措施一致;《夜间干扰监测数据》(1971年10月18日)显示“纽约夜间175兆赫民用信号干扰值≤-147dbm,无美方监测信号”,印证晚班干扰波动的合理性。

热门小说推荐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