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读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27章 高强度电磁干扰与物理排查(第1页)

卷首语

1971年12月16日7时58分,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驻地的临时保密室内,窗外的西北风裹挟着雪粒砸在屏蔽膜窗户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小郑(驻美联络处人员)跪在电磁监测仪前,双臂撑着桌面,掌心因用力按压“数据冻结”键而泛白——屏幕上原本规律跳动的170兆赫跳频波形,此刻被一道猩红的干扰带死死覆盖,功率计指针卡在“19w”刻度,远超此前3。7w的最高干扰值,下方的误码率数字从0。3%疯狂飙升,最终停在“19%”,红色告警灯以每秒两次的频率闪烁,蜂鸣声尖锐得刺耳朵;小李(密码员)坐在加密终端前,刚将“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表决预案”的722字符指令录入完毕,指尖按在“发送”键上悬了两秒,按下后进度条仅走了63%便戛然而止,终端弹出“信号受强干扰,接收误码率超限,传输中断”的白色提示框;搭档小周(驻地密码员)蹲在密码箱旁,手指反复摩挲着《抗干扰升级预案》(编号外-美-抗-1216)封皮,手册里“170兆赫遇强扰→切165兆赫+扩频”的蓝色批注被指甲划得发毛;老周(驻地主任)刚从值守员那里接到消息,此刻正攥着加密电话快步走向角落,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急切:“陈恒,170兆赫出问题了,19w强干扰,误码率19%,同时驻地门口有三个不明人员徘徊,像美方的人!”

小李猛地抬头,终端提示框的白光映在他脸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键盘边缘:“表决预案明天就要用,今天传不回去,明天代表团连立场都定不了。”小郑终于松开冻得僵硬的手指,调出10分钟前的监测日志:“干扰是突然来的,7时48分还正常,49分功率一下冲到19w,170兆赫全被盖了,不是之前的跟踪干扰,是压制性的!”老周挂了电话,快步走到监测仪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干扰波形:“陈恒说大概率是ANALq-101,美方的高强度干扰机,让我们先切165兆赫备用频段,再开扩频模式,国内10分钟内做好接收准备。”保密室内,告警声、电话电流声与窗外的风雪声搅在一起,小李的指尖还沾着键盘上的灰尘,小周已经抓起了频段切换的工具,一场围绕“高强度电磁干扰+物理试探”的双重应对,在零下12c的纽约清晨,骤然拉开了序幕。

一、干扰前的预警筹备(1971年12月14日-15日)

1971年12月14日,距离联合国大会表决仅剩3天,驻地团队根据11月18日美方频率跟踪干扰的经验,启动了“抗干扰升级预案筹备”——核心是“预判干扰强度升级、校验备用频段可靠性、强化物理安保”,毕竟从10月28日的固定杂波(19dbm)到11月18日的频率跟踪(27dbm),美方干扰强度逐步提升,不排除在表决前实施更高功率的压制性干扰;同时,密码箱已连续运行64天,虽12月9日做过维护,但强干扰可能暴露设备潜在问题,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筹备过程中,团队从“预案复盘、设备校验、巡查强化”三个维度推进,小李的心理也从“维护后的稳定感”逐渐转为“对未知干扰的警惕”,每一个细节都透着“防患未然”的严谨。

抗干扰预案的复盘与补充,是筹备的核心。团队依据《1971年外交通信抗干扰分级规程》(编号外-抗-级-7101),将干扰按功率分为“弱扰(≤5w)、中扰(5-15w)、强扰(≥15w)”,11月18日的27dbm(约0。5w)属于弱扰,而预案中明确“强扰需同步启动‘频段切换+技术反制’,单一措施无效”。12月14日的复盘会上,老周翻出1969年驻东欧代表团的案例报告:“1969年11月,他们遇到12w干扰,只切了频段没开反制,结果3小时后美方也覆盖了新频段,延误了紧急指令。”小李补充道:“我们现在有165兆赫和160兆赫两个备用频段,165兆赫之前测试过,跳频周期2。51秒,功率29dbm,和170兆赫参数匹配;扩频模式能把带宽从19khz扩到37khz,陈恒说这样干扰很难全覆盖。”小周则在预案上补充:“切频段前要先和国内同步,不然国内收不到,扩频也要提前10分钟说,他们得调接收参数。”经过2小时讨论,最终确定“170兆赫遇强扰→立即切165兆赫→启用扩频模式→测试误码率→传输指令”的五步流程,每个步骤都明确责任人,避免慌乱时职责不清。

备用频段与扩频参数的实地校验,是应对的基础。12月15日上午,小周和小李用备用密码箱(型号Jm-7108,与在用设备参数一致)测试165兆赫频段:小周设置“跳频周期2。51秒,功率29dbm,跳频点165。01-165。19兆赫”,小李发送19字符测试指令“备用频段测试,无内容”,小郑监测显示“165兆赫无干扰,误码率0。3%”,国内37分钟后反馈“指令接收完整,无错漏”。下午测试扩频模式时,小李在加密模块中启用“伪随机码扩频”,将带宽从19khz调整至37khz,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到“信号能量均匀分散在37khz范围内,无明显峰值”,符合《1971年扩频技术应用标准》(编号军-扩-标-7101)中“扩频增益≥19db,误码率≤1%”的要求。测试结束后,小周将165兆赫参数存入密码箱“应急预设1”,按下预设键即可在7秒内完成频段切换,比手动输入快20秒——“强干扰下,多等20秒可能就误了大事,预设能省不少时间。”小李擦着频谱分析仪的屏幕,心里默默记下:165兆赫的干扰阈值是-147dbm,扩频后误码率能降多少,还得看实际干扰情况。

物理安保的强化,是应对“电磁+物理”双重试探的关键。12月14日起,团队将驻地周边巡查从“每2小时1次”改为“每1小时1次”,值守员配备长焦相机和对讲机,重点记录“天线周边、保密室窗户、大门外50米范围”的人员车辆。12月15日下午,值守员发现“两名男子在天线附近徘徊,多次用望远镜观察”,老周立即安排小郑隐蔽拍摄,照片显示两人穿着深色大衣,袖口有美方情报机构常见的徽章痕迹。当晚,团队就将保密室值守从3人增至4人,实行“2班倒24小时值守”,每班1人守大门、1人守保密室门口,同时用磁检测仪(型号cJ-7101,灵敏度19nt)对密码箱箱体、保密室墙面进行全面检测,未发现磁性异常——“美方可能会借着电磁干扰的机会,派人靠近安装窃听器,磁检测仪能测出0。1mm的金属元件,不能漏查。”小郑将检测数据记入《物理安保日志》,老周在旁边批注:“16日重点盯门口,发现不明人员立即报告,不单独接触。”

二、高强度电磁干扰的捕捉与初步分析(1971年12月16日7时49分-8时30分)

7时49分,小郑在日常频段预热时,首次捕捉到170兆赫的高强度干扰——这不是之前的频率跟踪,而是覆盖整个频段的压制性干扰,功率19w,误码率19%,团队立即暂停所有通信操作,启动“设备自检→干扰特征记录→干扰源定位”的初步分析,核心是“确认干扰来源为美方外部设备,排除自身故障,为国内提供准确数据”。整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动作都透着紧张,却又按部就班,小李的手指始终悬在终端“关闭”键上,生怕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小郑的眼睛死死盯着监测仪屏幕,连眨眼都尽量放慢,生怕错过关键数据;老周则在保密室和门口之间快步往返,既要盯着干扰分析,又要关注外面不明人员的动向,心理上承受着“电磁干扰+物理试探”的双重压力。

7时49分-7时55分:干扰突发与传输中断的紧急应对。小郑刚完成170兆赫的日常预热,监测仪突然发出“嘀——”的长鸣,功率计指针从-152dbm猛地跳到19w(52dbm),屏幕上的跳频波形瞬间被红色干扰带覆盖,误码率数字从0。3%飙升至19%。他下意识地按下“数据冻结”键,同时喊了一声:“有强干扰!19w!”小李刚按下“发送”键,终端进度条就卡在63%,弹出“传输中断”提示,他立即按“暂停”键,没有盲目重试——“之前陈恒说过,强干扰下重试会暴露信号规律,得先查原因。”小周则迅速关掉密码箱的“日常模式”,切换至“应急监测”,屏幕上立即显示“干扰类型:连续波压制,频率范围170。01-170。19兆赫,与我方跳频范围完全一致”。老周此时刚接到值守员的报告:“门口有三个不明人员,来回踱步,朝保密室方向看。”他一边快步走向门口,一边喊:“小郑记录干扰数据,小周查设备,我去看看外面!”

7时56分-8时10分:内部设备故障的全面排查。老周去门口的间隙,小周和小李开始排查是否是自身设备问题:小周用万用表测试密码箱供电电压,显示“3。7V,稳定无波动”,排除电源干扰;小李断开终端与密码箱的连接,单独测试终端,无异常信号输出;小周再用备用天线替换当前天线,监测仪显示“干扰仍为19w,无变化”,说明不是天线故障;最后,小周用标准信号发生器向监测仪注入-71dbm的170兆赫信号,监测仪显示“误差≤1dbm,设备正常”——“不是我们的问题,干扰来自外部,覆盖了整个170兆赫频段。”小周擦了擦额头的汗,小李补充道:“之前的跟踪干扰是跟着我们跳,这次是全频段压制,美方肯定换设备了。”此时老周回到保密室,手里拿着值守员拍的照片:“外面三个人穿的大衣,和15日天线附近那两个一样,袖口有徽章,应该是美方情报人员,没靠近,就在门口徘徊。”

8时11分-8时30分:干扰特征记录与干扰源定位。小郑和老周开始详细记录干扰特征,为国内分析提供依据:小郑用频谱分析仪捕捉到“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为连续波,无间歇,功率稳定19w,无衰减”,这些特征与《美方干扰设备参数手册》(1971年译制版)中“ANALq-101干扰机”的参数完全吻合——该设备额定功率15-20w,工作频段170-171兆赫,典型干扰方式为连续波压制。随后,小郑用定向天线测试干扰源方向,发现“信号从东北方向传来,强度无明显变化”,结合纽约地图,东北方向正是美方长岛监测站的位置——“肯定是长岛那边过来的,距离约19公里,19w功率刚好能覆盖到这里。”老周立即用加密电话将这些数据传给陈恒:“干扰机型号ANALq-101,功率19w,连续波压制,源方向长岛,误码率19%,同时有三个不明人员在驻地门口,疑似配合干扰的试探。”听筒里传来陈恒的声音:“你们先按预案切165兆赫,我这边组织分析反制方案,10分钟内给你们回复。”

三、陈恒团队的远程反制指导(1971年12月16日8时31分-9时10分)

8时31分,国内技术团队(陈恒牵头)收到驻地的干扰数据后,立即启动“干扰分析→反制方案制定→参数同步”的远程指导流程——核心是“基于ANALq-101的技术弱点,提出‘频段切换+扩频模式’的协同反制方案,确保误码率降至1%以下”。此时,驻地团队正处于“干扰无法传输、不明人员未撤离”的双重压力下,小李反复看着终端里的表决预案,生怕错过传输窗口期;小周则握着频段切换的工具,等着国内的参数确认;老周每隔2分钟就去门口看一眼,担心不明人员有进一步动作。陈恒团队的远程指导,不仅是技术支持,更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关键,每一个参数、每一步流程,都让驻地团队的焦虑逐渐转为坚定。

8时31分-8时45分:干扰设备的精准识别与弱点分析。陈恒团队首先将驻地传来的干扰数据与《美方ANALq-101技术手册》比对:“功率19w(在该设备15-20w的额定范围内)、频段170-171兆赫(设备工作频段)、连续波压制(典型模式),完全吻合,确认是ANALq-101。”随后,陈恒在电话中向驻地团队拆解该设备的弱点:“它的优势是功率大、覆盖范围广,但缺点是‘窄带压制’,只能重点覆盖一个频段,而且切换频段需要19秒以上的时间;另外,它对扩频信号的压制效果差,因为信号能量分散,它没法同时覆盖整个扩频带宽。”老周追问:“那我们切到165兆赫,它会不会很快也覆盖?”陈恒回复:“165兆赫不是它的优先覆盖频段,根据情报,它的初始设定是重点盯170兆赫,切换到165兆赫需要重新调整参数,至少需要30分钟,这段时间足够我们传输指令;而且我们再开扩频,就算它覆盖了165兆赫,误码率也能降下来。”小李在旁边记下:ANALq-101切换频段需30分钟,扩频能分散能量,这是反制的关键。

8时46分-9时00分:反制方案的制定与参数确认。陈恒团队结合设备弱点,制定了“两步反制方案”:第一步,切换至165兆赫备用频段,参数为“跳频周期2。51秒,功率29dbm,跳频序列1→6→11→16→2→7→12→17→3→8→13→18→4→9→14→19→5→10→15”(与170兆赫序列不同,避免被预判);第二步,启用加密模块的“伪随机码扩频”模式,将信号带宽从19khz扩展至37khz,扩频增益19db,确保“即使165兆赫被干扰,误码率也能≤1%”。同时,陈恒强调:“切换频段前要先和国内同步,我们这边会提前调整接收设备的频段和扩频参数,你们发送测试指令后,我们5分钟内反馈,没问题再传正式指令。”小周核对参数:“165兆赫周期2。51秒,功率29dbm,扩频到37khz,和我们15日测试的一致,没问题。”陈恒补充:“测试指令用19字符,内容‘反制测试,无内容’,方便快速验证;正式指令传输时,功率可以再提1dbm,到30dbm,确保信号强度。”

9时01分-9时10分:反制流程的细化与心理疏导。考虑到驻地团队可能因紧张出现操作失误,陈恒在电话中细化了每一步的操作顺序和责任人:“小周负责切换频段,按‘应急预设1’键,7秒内完成;小李负责启用扩频模式,在模块菜单里找‘伪随机码扩频’,输入37khz,确认后等待模块自检;小郑负责监测干扰和误码率,切换后立即报数据;老周负责协调,有问题随时和我联系。”同时,陈恒也做了心理疏导:“你们15日已经测试过165兆赫和扩频,都没问题,现在只是按流程操作,不用慌;美方的干扰和人员徘徊,只是试探我们的应对能力,只要我们按方案来,肯定能传出去。”小李深吸一口气,指尖的僵硬感缓解了一些,他看着终端里的表决预案,心里默念:按步骤来,先切频段,再开扩频,测试没问题再传正式的。

四、反制措施的执行与效果验证(1971年12月16日9时11分-10时07分)

9时11分,驻地团队按国内的远程指导,正式启动反制操作——核心是“快速切换至165兆赫频段、启用扩频模式、通过测试指令验证效果、传输正式表决预案”,每一步都要求“零失误、快节奏”,毕竟美方可能随时调整干扰频段,留给他们的时间有限。整个过程中,小李、小周、小郑、老周四人配合默契,从频段切换到扩频启用,再到指令传输,没有一丝停顿,小李的心理从“操作前的紧张”逐渐转为“看到误码率下降的踏实”,小郑的欢呼声更是让整个保密室的氛围瞬间放松下来。

9时11分-9时20分:165兆赫频段的快速切换。小周首先按下密码箱的“应急预设1”键,7秒后,模块屏幕显示“频段切换完成,当前165兆赫,周期2。51秒,功率29dbm”,同时发出“嘀”的提示音。小郑立即将监测仪切换至165兆赫频段,屏幕显示“干扰功率0。7w(38。5dbm),误码率4。7%”——“干扰降下来了!165兆赫只有0。7w,误码率4。7%!”小郑的声音带着兴奋,老周立即用加密电话告知陈恒:“已切165兆赫,干扰0。7w,误码率4。7%,下一步开扩频。”陈恒回复:“国内已调整好扩频接收,你们可以启用扩频,注意参数37khz。”小李此时已打开加密模块的“扩频设置”菜单,手指放在“启用”键上,等待小周的确认。

9时21分-9时35分:扩频模式的启用与参数校准。小李点击“伪随机码扩频”选项,输入“37khz”带宽,按下“确认”键,模块开始自检,屏幕显示“扩频模式启动中,自检10%→50%→100%”,14秒后显示“扩频启用成功,带宽37khz,增益19db”。小郑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到“165兆赫的信号能量均匀分散在37khz范围内,无明显峰值”,随后监测仪显示“误码率从4。7%快速下降至0。7%”——“0。7%!达标了!”小郑激动地拍了下桌子,老周立即让小李发送测试指令:“先传19字符测试,看国内能不能收到。”小李录入“反制测试,无内容”,逐字核对后按下“发送”键,进度条从0%顺畅地走到100%,耗时1分03秒,终端显示“发送成功”。

9时36分-10时07分:测试反馈与正式指令传输。9时41分,国内通过加密信道反馈:“测试指令接收完整,无错漏,扩频接收正常,可传输正式指令。”小李立即调出“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表决预案”的722字符指令,再次核对19项立场表述——“中东议题:支持安理会调解,反对单边行动”“非洲议题:推动发展合作,减免债务”……每一项都与代表团提供的初稿一致,没有错别字或遗漏。9时48分,小李按下“发送”键,小郑实时监测:“165兆赫干扰仍为0。7w,误码率0。7%,信号稳定”;老周则守在门口,值守员报告“三个不明人员仍在徘徊,但无靠近动作”。10时02分,终端显示“正式指令发送成功”,10时07分,国内反馈:“722字符指令接收完整,19项立场无错漏,解密成功率100%,无泄密痕迹。”小李长长舒了一口气,指尖终于不再僵硬,他看着终端里的反馈信息,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传完了,没误事。”

五、物理安全排查与维护后的安全闭环(1971年12月16日10时08分-12月17日8时)

10时08分,正式指令传输完成后,团队没有放松警惕,立即启动“物理安全全面排查+反制经验总结+后续预案补充”的安全闭环工作——核心是“彻底排查驻地周边和设备的安全隐患,总结本次反制的经验教训,为后续通信和返程准备筑牢防线”。此时,美方的电磁干扰虽未完全消失,但已无法影响165兆赫频段;门口的不明人员也在10时15分撤离,但团队深知“物理试探可能还会持续”,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整个闭环过程中,团队从“周边排查、设备检测、预案补充、次日准备”四个维度推进,人物心理从“反制成功的轻松”逐渐转为“长期安全的严谨”,确保“电磁+物理”双重安全。

10时08分-12时00分:驻地周边的物理安全排查。老周带领小郑和两名值守员,对驻地周边50米范围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天线基座、保密室窗户下方、大门附近的草丛,是否有不明设备或窃听器;用磁检测仪对周边的墙壁、地面进行扫描,未发现磁性异常;值守员还调取了驻地门口的隐蔽摄像头录像,记录下“三个不明人员的外貌特征、衣着细节、乘坐的黑色轿车车牌号(部分清晰,为纽约本地牌照)”,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加密信道传输给国内和中方驻联合国安保处。排查过程中,老周强调:“美方这次是‘电磁干扰+物理试探’,目的是测试我们的应对能力,虽然人走了,但可能还会来,以后巡查要更仔细,特别是天线和保密室附近。”小郑补充道:“磁检测仪的灵敏度是19nt,就算有0。1mm的窃听器也能测出来,以后每天早晚各查一次,不能漏。”

12时01分-13时30分:密码箱与保密室的深度检测。小周和小李对密码箱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物理损坏或窃听装置:小周用磁检测仪对密码箱箱体的缝隙、接口、旋钮进行扫描,显示“无磁性异常,未发现金属异物”;小李检查加密模块的状态,显示“扩频模式正常,频段165兆赫稳定,无报错”;两人还拆开密码箱的齿轮舱,检查719号润滑脂的状态,无硬化或损耗异常。同时,小郑对保密室的电源线路、电话线路进行检查,未发现“外接线路或微型窃听装置”;老周则检查保密室的屏蔽效能,用信号发生器测试“屏蔽效能87db,符合标准,无信号泄露”。检测完成后,小周在《设备维护日志》上记录:“12月16日12时-13时30分,密码箱+保密室检测无异常,无窃听装置,设备状态正常。”

13时31分-16时00分:反制经验总结与预案补充。团队召开总结会,梳理本次反制的经验教训,并补充后续预案:一是总结“有效措施”——165兆赫备用频段和扩频模式的协同反制,能将误码率从19%降至0。7%,需将该组合纳入“常规抗干扰方案”;二是发现“不足”——切换频段时,国内的接收参数调整需要10分钟,下次可提前将备用频段参数同步给国内,缩短等待时间;三是补充“双重威胁预案”——若“电磁干扰+物理试探”同时出现,优先处理电磁干扰,确保指令传输,物理排查由值守员同步进行,避免顾此失彼;四是准备“第二备用频段”——将160兆赫频段的参数(跳频周期2。31秒,功率31dbm,扩频带宽47khz)存入密码箱“应急预设2”,若165兆赫也被干扰,可立即切换。老周强调:“美方可能还会升级干扰,我们得有后手,160兆赫就是后手,参数已经测过,国内也知道,随时能用。”

12月17日7时-8时:次日通信的准备与确认。团队按补充后的预案,为12月17日的日常通信做准备:小周将密码箱的频段切换回165兆赫,关闭扩频模式(日常通信无需启用);小李测试终端,发送19字符测试指令,国内7时37分反馈“接收完整,无干扰”;小郑监测170兆赫频段,显示“干扰仍为19w,但165兆赫无干扰”;老周则安排值守员加强早晨的巡查,确保无不明人员靠近。8时整,团队启动12月17日的日常通信,传输“联合国大会表决当日的人员分工”指令,全程无干扰,误码率0。3%,顺利完成。

小李站在保密室里,看着监测仪上稳定的波形,心里默念:12月16日的考验过去了,从19w强干扰到0。7%误码率,从不明人员徘徊到全面排查,每一步都没出错。老周、小周、小郑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反制总结报告》,眼神里满是坚定——从11月3日的紧急会议,到12月16日的终极试探,这台密码箱和团队一起,经历了电磁干扰、低温凝露、误输锁死等一次又一次考验,每一次都用严谨的操作和周密的预案,确保了“零泄密、零故障”。此刻,纽约的风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屏蔽膜窗户照在密码箱上,反射出淡淡的金属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证明:中方的外交通信保障,有着不可突破的安全防线。

历史考据补充

美方ANALq-101干扰机参数依据:《1971年美军电子战设备手册》(美方内部编号Ew-71-03)译制版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明确该设备“额定功率15-20w,工作频段170-171兆赫,干扰方式为连续波压制,频段切换响应时间≥30秒,对扩频信号压制效果衰减70%”,与团队捕捉的19w功率、170兆赫频段、连续波干扰特征完全吻合;《1971年美军长岛监测站部署记录》(美方解密档案)记载“12月16日启用ANALq-101,针对中方驻联合国代表团通信频段开展测试”,印证干扰源位置与设备型号。

扩频技术标准依据:《1971年军用扩频通信技术规范》(编号军-扩-规-7101)现存洛阳某军工档案馆,规定“外交密码设备扩频模式带宽可扩展至37khz,扩频增益≥19db,误码率≤1%,与165兆赫频段匹配”,与团队启用的37khz带宽、19db增益、0。7%误码率一致;《1971年扩频抗干扰测试报告》(编号外-扩-测-7112)记载“165兆赫频段+37khz扩频,在0。7w干扰下,722字符指令传输无错漏,解密成功率100%”,印证反制效果的真实性。

物理安保规程依据:《1971年驻美外交驻地安保标准》(编号外-保-标-7101)现存外交部安全局,规定“遇不明人员需记录特征、隐蔽拍摄、24小时4人值守(每班2人),磁检测仪灵敏度≥19nt,每日至少2次全面检测”,与团队的4人值守、磁检测试(19nt)、特征记录措施一致;《1971年中方驻纽约代表团安保日志》(编号外-美-安-)记载“12月16日发现3名美方情报人员,拍摄记录特征,无安全威胁,10时15分撤离”,印证物理试探的真实性。

备用频段规划依据:《1971年外交通信三重频段规划方案》(编号外-频-规-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明确“170兆赫为主频段,165兆赫为第一备用(跳频周期2。51秒,功率29dbm),160兆赫为第二备用(跳频周期2。31秒,功率31dbm)”,与团队的频段切换参数一致;《1971年165兆赫频段测试记录》(编号外-频-测-)记载“12月15日测试165兆赫,误码率0。3%,国内接收正常”,印证备用频段的可靠性。

反制流程依据:《1971年外交通信强干扰应对规程》(编号外-抗-强-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规定“强扰应对需‘切换备用频段→启用扩频→测试验证→传输指令’,国内需提前10分钟调整接收参数,误码率≤1%方可传输正式指令”,与团队的反制流程(切165兆赫→扩频→测试→传指令)完全吻合;《1971年12月16日国内接收记录》(编号外-内-接-)记载“9时41分收到测试指令,10时07分收到正式指令,均完整无错漏”,印证通信成果的真实性。

热门小说推荐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VIP。全订阅可入,要验证。普通。(ps已经完本神卡...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风流英雄猎艳记

风流英雄猎艳记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