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自幼天赋异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开始漫游蜀中,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句,展现出过人的诗才。
25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涯。他遍历长江中下游地区,登庐山、游洞庭、泛西湖,写下无数名篇。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他娶了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却不愿靠岳父的关系入仕,而是希望以诗才打动权贵。
42岁那年,李白的诗作传入长安,经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任“供奉翰林”,负责为宫廷撰写诗文。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作新词。李白当时已醉酒,却挥笔而就《清平调》三首,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将杨贵妃的美貌写得淋漓尽致,唐玄宗龙颜大悦。
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终究与官场格格不入。他曾让高力士(唐玄宗宠信的宦官)为自己脱靴,让杨贵妃为自己研墨,得罪了朝中权贵。一次,唐玄宗让他写文章,他却借酒装疯,说“臣是酒中仙,醉后才能成文”,唐玄宗虽欣赏他的才华,却也渐渐疏远他。最终,李白主动请辞,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投靠永王李璘,被卷入皇室内部斗争,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行至白帝城时,朝廷大赦天下,李白欣喜若狂,写下《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将重获自由的喜悦表现得酣畅淋漓。
晚年的李白漂泊江南,生活困顿,却仍不改豪放本色。61岁时,他听闻李光弼率军讨伐叛军,不顾年老体弱,前往从军,途中因病返回,次年在当涂(今安徽当涂)病逝,临终前还写下《临终歌》,感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以大鹏自比,尽显一生的孤傲与豪情。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雄浑壮阔,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情怀;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柔情。他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收录于《李太白集》,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的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着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交往密切;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擅长文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李清照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少女时期就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词作,活泼灵动,广为流传。
18岁时,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着名的金石学家,两人志同道合,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他们共同收集金石书画,一起校勘古籍、鉴赏文物,还经常在饭后“赌书泼茶”——李清照说出某句话出自某本书的某一页,赵明诚若猜对,便举杯饮茶,若猜错,则泼茶相戏,成为后世文人羡慕的“神仙眷侣”。这段时期,李清照的词作多写闺中生活与夫妻情深,风格清新明快,如《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相思之情写得细腻动人。
靖康之变(1127年)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渡。途中,他们珍藏的金石书画大多毁于战火,赵明诚也因战乱忧劳成疾,于1129年病逝。丈夫的离世、国破家亡的悲痛,彻底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也让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
晚年的李清照漂泊于杭州、金华等地,生活孤苦无依。她将对丈夫的思念、对故国的眷恋、对乱世的悲叹,都融入词作中,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十四个叠字,道尽了孤独与凄凉;《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
除了词作,李清照在文学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她撰写的《词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论文,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强调词与诗的区别,对后世词学发展影响深远。此外,她还协助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这部着作收录了他们收集的金石文物,是研究宋代金石学的重要文献。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出生于蕲州(今湖北蕲春)的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父亲李言闻尤其擅长儿科和外科。李时珍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父亲希望他考取功名,于是他被迫参加科举,14岁时考中秀才,后三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便下定决心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学。
从医后,李时珍医术日益精湛,很快便声名远扬。他不仅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还注重对药物的研究。当时流传的药物学着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虽然内容丰富,但存在许多错误——有的药物名称混乱,有的药物功效记载不准确,有的甚至将有毒的药物当作无毒的药物记载,导致许多医生用药失误,危害患者生命。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给后人留下一部准确、完整的药物学着作,李时珍决定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从35岁开始,他踏上了漫长的“采药之旅”:他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山大川,亲自采集药物标本,向农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药物的生长习性和功效。为了了解曼陀罗花的毒性,他亲自尝试,发现“曼陀罗花酿酒饮之,令人笑舞不已”,并记录下其麻醉作用;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石龙子”(蜥蜴),他仔细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最终明确了它们的药用差异。
在采药的同时,李时珍还大量阅读古今医学典籍,从《黄帝内经》到《千金方》,从《水经注》到《齐民要术》,共参考了800多部着作,对其中的药物记载进行考证、补充和修正。他还注重收集民间偏方、验方,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有效药物纳入书中。
编纂过程中,李时珍遇到了无数困难:资金短缺、资料匮乏、家人担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儿子李建元、孙子李树本也加入进来,帮助他抄写、绘图、整理资料。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直到李时珍61岁时,这部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本草纲目》终于完成。
《本草纲目》共52卷,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药图1109幅;记载方剂首。全书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分类科学,条理清晰,不仅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还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完成后,因篇幅宏大、印刷成本高,迟迟未能出版。直到李时珍去世后第三年(1596年),在他的儿子李建元的努力下,这部着作才在南京正式出版,随后迅速传遍全国,并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多种语言,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药物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出生于陕西米脂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他曾为地主牧羊,后在驿站当驿卒,因明朝裁撤驿站而失业,生活陷入困境。当时的明朝,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加上陕西、河南等地连年旱灾、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1629年,李自成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作战勇猛、有勇有谋,很快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1636年,高迎祥在战斗中牺牲,李自成被起义军将士推举为“闯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主张“贵贱均田”“五年不征”,还下令严禁起义军抢掠百姓,规定“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百姓们纷纷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争相加入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壮大。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将福王府中的粮食和财物分给百姓,起义军人数增至百万。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随后率军北上,攻克西安,改西安为西京,正式称帝,国号“大顺”。
1644年,李自成率军东渡黄河,攻克太原、大同,直逼北京。3月19日,起义军攻破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缢,统治中国276年的明朝灭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下令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并派人招降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
然而,起义军进入北京后,部分将领开始贪图享乐,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勒索官员,失去了民心。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起义军将领刘宗敏掳走,“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而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前往山海关迎战,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起义军大败,被迫退出北京。
此后,李自成率军转战陕西、湖北等地,屡战屡败。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考察地形时,被当地村民误认为是土匪,惨遭杀害,年仅39岁。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继续抗清,但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出生于福建安溪的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慧,5岁入私塾,13岁能背诵《四书》《五经》,20岁考中举人,28岁(1670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发动“三藩之乱”,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派人胁迫李光地投降。李光地坚决拒绝,暗中写下《蜡丸疏》,藏在蜡丸中,派人秘密送往北京,向康熙帝详细汇报了福建的军情,并提出平定三藩的策略。康熙帝收到《蜡丸疏》后,对李光地的忠诚和谋略十分赞赏,下令嘉奖,并根据他的建议调整了平叛部署。
此后,李光地因功被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又历任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决定收复台湾,李光地推荐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主持收复台湾事宜。他还为施琅提供了大量的军饷和物资支持,协助施琅制定作战计划。最终,施琅率军击败台湾郑氏政权,收复台湾,李光地因功被封为“太子太保”。
清代初年,黄河、淮河经常泛滥,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李光地奉命治理河患,他亲自前往黄河、淮河沿岸考察,提出“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分流减水”的治理方案,并亲自监督施工。经过数年努力,黄河、淮河的水患得到有效控制,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李光地重视教育,他在福建、直隶等地兴办书院,聘请着名学者讲学,还主编了《朱子全书》《性理精义》等儒学典籍,推广程朱理学,对清代的文化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光地还是一位着名的学者。他精通儒学、史学、音韵学、天文学等,着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等着作,其学术思想对清代的学术发展影响深远。康熙帝对李光地十分信任和敬重,曾说“李光地学问渊博,品行端方,朕知之最久,信任最深”,并将他列为“汉臣第一”。
李大钊:字守常,出生于河北乐亭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长大。他自幼勤奋好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6年,李大钊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李大钊积极投身其中,写下《青春》《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文化,呼吁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亲自走上街头,组织学生游行示威,还写下《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他还积极联络各地的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团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负责北方地区的党组织工作。他积极推动国共合作,1924年,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革命斗争中,李大钊始终坚守信仰,不畏艰险。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派兵闯入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名革命志士。在狱中,李大钊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拒绝透露任何革命秘密。4月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下令处决,年仅38岁。临刑前,他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李姓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姓氏之一,是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从皋陶后裔利贞“食李得姓”,到李耳着《道德经》开启道家思想;从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到李白以诗笔写尽盛唐风华;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济世救人,到李大钊为革命信仰献身——李姓的千年历史,是一部与华夏文明同频共振的史诗。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骷髅精灵不能说的秘密,尽在火热圣堂,等你来战!...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神魔陵园位于天元大6中部地带,整片陵园除了安葬着人类历代的最强者异类中的顶级修炼者外,其余每一座坟墓都埋葬着一位远古的神或魔,这是一片属于神魔的安息之地。一个平凡的青年死去万载岁月之后,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望着那如林的神魔墓碑,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沧海桑田,万载岁月悠悠而过,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原本有一海峡之隔的...